1. 旅游開發(fā)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
1、論文題目:要求準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匯。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征的詞語,便于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匯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guī)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guī)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guī)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并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于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2. 關于旅游文化論文的參考文獻
中國海南?;◢u
中國海南?;◢u是一座人工島,也是世界最大花型人工旅游島,位于中國海南省儋州市排浦港與洋浦港之間的海灣區(qū)域,南起排浦鎮(zhèn),北至白馬井鎮(zhèn),距離海岸約600米,總跨度約6.8公里。
該島由三個獨立的離岸式島嶼組成,填海面積約7.8平方公里,中間的花形島是海南的省花“三角梅”形狀,兩邊的2號島、3號島是浪花形狀,故取名為“中國海南?;◢u”。
中國海南?;◢u1號島為集“吃住行游購娛會康文”一體的一站式國際旅游度假區(qū);2號島和3號島為居住功能區(q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完善。
中文名
中國海南?;◢u
外文名
Ocean Flower Island
地理位置
海南省儋州市排浦鎮(zhèn)濱海大道100號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以景區(qū)公告為準)
3. 旅游目的地論文的參考文獻
旅游論文參考文獻一: [1] 馬勇,陳慧英. 旅游文化產業(yè)競爭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2] 曾亞玲. 博物館旅游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融合發(fā)展[J]. 中國商貿. 2012(04) [3] 王九位. 數字時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 武漢大學 2010 [4] 吳普,葛全勝,席建超,劉浩龍. 影視旅游形成、發(fā)展機制研究--以山西喬家大院為例[J]. 旅游學刊. 2007(07) [5] 莊志民. 論旅游意象屬性及其構成[J]. 旅游科學. 2007(03) [6] 鐘晟,張軍. 皖南古村落和諧文化主題開發(fā)[J]. 華東經濟管理. 2007(06) [7] 楊衛(wèi)武,陳慧莎. 論旅游產業(yè)與文化產業(yè)的融合--以上海市為例[J].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2(01) [8] 徐仁立. 旅游產業(yè)與文化產業(yè)融合發(fā)展的思考[J]. 宏觀經濟管理. 2012(01) [9] 張薇,鐘晟,張曉燕. 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進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檢索文獻計量分析[J]. 旅游學刊. 2009(12) [10] 趙勇. 親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間的系統建構研究[D]. 武漢大學 2011 [11] 張中華,王嵐,張沛. 國外地方理論應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間解構[J]. 現代城市研究. 2009(05) [12] 李海霞,孫厚琴.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標志物分析[J]. 社會科學家. 2009(04) [13] 莊志民. 寧波東錢湖旅游度假區(qū)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設計探索系列[J]. 旅游科學. 2010(03) [14] 凌莉萍,吳殿廷. 國內外影視旅游研究進展及啟示[J]. 旅游學刊. 2010(03) [15] 韓震. 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及文化認同--一種基于歷史哲學的分析與思考[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1) [16] 侯建娜,楊海紅,李仙德. 旅游演藝產品中地域文化元素開發(fā)的思考--以《印象·劉三姐》為例[J]. 旅游論壇. 2010(03) [17] 陳才,李兆元,劉心怡. 大連旅游意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記的探討[J]. 旅游論壇. 2010(03) [18] 吳志軍,田逢軍. 城市濱水旅游意象及其對旅游者選擇意愿的影響研究--以南京、武漢、上海濱水區(qū)為例[J]. 旅游學刊. 2010(06) [19] 張海燕,王忠云. 旅游產業(yè)與文化產業(yè)融合發(fā)展研究[J]. 資源開發(fā)與市場. 2010(04)
4. 關于旅游業(yè)的論文參考文獻
旅游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huán)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旅游地理學系指觀光旅游而言,娛樂地理學則包括康樂在內,是廣義的旅游地理學,二者均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旅游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系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筑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因此它又是一門邊緣學科。
旅游和娛樂是指人們閑暇時間內進行的旅行游覽、觀賞風物、交流文化、增長知識、鍛煉身體、度假療養(yǎng)、消遣娛樂、探險獵奇、宗教朝覲、考察研究、購物留念、品嘗佳肴以及探親訪友等非定居性的暫時性移居過程,也是一種以各種不同方式分配空間和利用時間的社會現象。一般來說,旅游僅指離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動,而娛樂包括離家不超過一晝夜的活動。
構成旅游的有三大要素:旅游主體(旅游者)、旅游對象(風景名勝和娛樂活動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介(旅游宣傳、組織、運輸和接待設施)。旅游地理學所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動規(guī)律,旅游資源的分類、評價、保護和開發(fā)利用論證,旅游區(qū)(點)布局和建設規(guī)劃,旅游區(qū)劃和旅游路線設計,旅游業(yè)發(fā)展對地域經濟綜合體形成的影響等。
旅游是人類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它起始于剩余勞動出現之時,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而發(fā)展。1986年,全世界參加旅游的人數已達40億人次,旅游業(yè)總收入突破一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部門。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關旅游記述大量地見諸詩歌、散文、游記和專著中。如《水經注》、《佛國記》、《大唐西域記》、《徐霞客游記》等。中國的方志也含有極為豐富的古典旅游資料。
現代旅游地理學研究始于20世紀20年代。麥克默里發(fā)表的《娛樂活動與土地利用關系》,被認為是現代旅游地理學的第一篇論文。早在1935年,英國地理學家布朗就倡議地理學家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業(yè)上。他和詹姆斯、卡爾森等先后論述了局部地區(qū)的自然資源、發(fā)展基礎、聚落構成的差異對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影響,測定了旅游形態(tài)及其經濟價值,并闡述了旅游形態(tài)和旅游設施的意義。
20世紀40年代艾塞林、迪賽對游客客流進行了分析。50年代聯邦德國地理學家哈恩從游客的性質、逗留時間、季節(jié)性變化方面劃分了德意志聯邦旅游地類型??墒?這段時間內絕大多數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勝地,或限于一般論述旅游的經濟意義,對旅游地理學的基本理論極少探討。
20世紀60年代以來,旅游地理學的學科屬性和理論問題逐漸為人們所重視。1964年,加拿大地理學家沃爾夫指出:旅游地理學是從經濟地理學中分離出來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英國地理學家羅賓遜則把旅游地理學當作一門應用地理學。70年代魯彼特等結合聯邦德國實例,對旅游市場和旅游區(qū)位做了分析研究。法國在這一時期對地中海沿岸的沼澤、沙丘地進行規(guī)劃建設,成功地建成了富有魅力的國際海濱旅游勝地。同期,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和國際地理大會()開始專門討論旅游和娛樂地理。
旅游地理學的理論研究存在不同的見解。如1966年意大利的布魯諾提出5個方面的研究課題:旅游的基本動力;旅游的環(huán)境和空間;旅游對人們居住地的影響;旅游的運行;旅游區(qū)規(guī)劃。羅賓遜在《旅游地理學》中,著重闡述了旅游的發(fā)展,人類需求的演變,旅游的動力,國際旅游者的流向,旅游的計量和范圍,旅游的組織、運輸、經濟、社會意義以及旅游規(guī)劃,旅游與環(huán)境,世界區(qū)域旅游的發(fā)展等。
蘇聯地理學家科特利亞羅夫所著《休憩與旅游地理》,主要闡述游憩地域綜合體形成的理論基礎,游憩地域綜合體形成和發(fā)展的前提,游憩用地區(qū)劃和評價,游憩地域綜合體的布局,游憩用地的自然保護和改造。美國地理學家布里頓1979年提出了閑暇地理學的概念,他認為閑暇地理學的研究包括國際旅游、國內旅游、娛樂旅游、城市娛樂、運動等活動,旅游和娛樂只是存在著功能上的差異。
目前,旅游地理學研究已從傳統的定性描述轉入結合數量方法、系統工程,模型研究,參與旅游區(qū)(點)布局和開發(fā)規(guī)劃。
5. 旅游類論文參考文獻
一、酒店管理專業(yè)論文期刊參考文獻
[1].高職酒店管理專業(y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策略.
《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被南京大學《核心期刊目錄》收錄CSSCI.2013年4期.趙燕.
[2].酒店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3期.羅清德.蔡平.
[3].酒店管理專業(yè)本科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理論為視角.
《社會科學家》.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被南京大學《核心期刊目錄》收錄CSSCI.2008年7期.李志剛.
[4].酒店管理專業(yè)學生實習效果調查與分析.
《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2期.鄧振鋒.溫衛(wèi)寧.林增學.
[5].我國旅游高等院校酒店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解析.
《旅游論壇》.被南京大學《核心期刊目錄》收錄CSSCI.2011年1期.李力.沈雅雯.
[6].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2010年2期.周義龍.
[7].基于實踐人類學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yè)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
《浙江學刊》.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被南京大學《核心期刊目錄》收錄CSSCI.2012年1期.沈建龍.
[8].高職酒店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管理體系改革與實踐.
《職教論壇》.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2015年5期.徐永清.
[9].教學元素融入學生頂崗實習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以高職酒店管理專業(yè)為例.
《遼寧高職學報》.被中信所《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收錄ISTIC.2015年12期.李亞男.
[10].高職酒店管理專業(yè)“三課堂一體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析.
《職業(yè)技術教育》.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2012年8期.彭宜佳.閆秦勤.
二、酒店管理專業(yè)論文參考文獻學位論文類
[1].酒店管理專業(yè)實習效果研究.被引次數:32
作者:高振杰.旅游管理東北財經大學2007(學位年度)
[2].秦皇島市高職酒店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現狀及對策研究.被引次數:9
作者:李敏.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2(學位年度)
[3].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被引次數:7
作者:畢富利.課程與教學論遼寧師范大學2011(學位年度)
[4].新鄉(xiāng)職業(yè)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yè)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研究.
作者:任利林.旅游管理廣西師范大學2015(學位年度)
[5].酒店管理專業(yè)本科課程體系研究.被引次數:2
作者:張茹慧.課程與教學論遼寧師范大學2013(學位年度)
[6].高職酒店管理專業(y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被引次數:9
作者:陳增紅.教育經濟與管理天津大學2009(學位年度)
[7].基于QFD的酒店管理專業(yè)(高職)課程設置優(yōu)化研究.被引次數:1
作者:王晶.課程與教學論(旅游管理)沈陽師范大學2013(學位年度)
[8].江西外語外貿職業(yè)學院酒店管理專業(yè)“漢堡式”人才培養(yǎng)模式實證研究.被引次數:2
作者:何秀芬.管理科學與工程南昌大學2012(學位年度)
[9].高職院?!叭髦巍比瞬排囵B(yǎng)模式研究——以廣州某學院酒店管理專業(yè)為例.
作者:宋小樂.課程與教學論貴州師范大學2015(學位年度)
[10].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yè)“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體系研究.被引次數:3
作者:焦念濤.工商管理中國海洋大學2012(學位年度)
三、相關酒店管理專業(yè)論文外文參考文獻
[1]2012ENERGY/PLANTOPERATIONSSPECIALTYSEMINARPROCEEDINGS.
(missing).《TheNEWEAjournal》,20122
[2]2012ENERGY/PLANTOPERATIONSSPECIALTYSEMINARPROCEEDINGS.
(missing).《TheNEWEAjournal:JournaloftheNewEnglandWaterEnvironmentAssociation》,20122
[3]Recentweedmanagementresearchinasparagus.
RobertJ.Mullen2000
[4]2007UtilityManagementConferenceTomorrow'sWater,Today'sIssues.
《JournalAmericanWaterWorksAssociation》,被EI收錄EI.被SCI收錄SCI.200712
[5]Projectingthegrowthofcataractsurgeryduringthenext25years.
Hatch,W.V.Campbell,E.D.L.Bell,C.M.ElDefrawy,S.R.Campbell,R.J.《Archivesofophthalmology》,被SCI收錄SCI.201211
[6]AWABiosolidsandSourceManagementConference.
DianeWiesner《Water》,被EI收錄EI.20125
[7]AnalysisontheFunctionManagementandUtilizationRateoftheTourismHospitalityManagementLaboratory.
YanfangLiuJifeiZhangLanlanYiXinnaLi《Journalofdigitalinformationmanagement》,20146
[8]GEORGELITTLEMANAGEMENT.
《Accessories》,20086
[9]ASSE'sServiceBranchDeliversIndustryResources.
《Professionalsafety》,被EI收錄EI.20106
[10]Cornell'sNanomove:Decontamination,SafetyReviews,andVariousLessonsLearned.
DanielWoodieLynnRathbun2008
四、酒店管理專業(yè)論文專著參考文獻
[1]高職酒店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以煙臺南山學院酒店管理專業(yè)教學實踐為例.
孟香香.劉淑祎,2011第四屆中俄旅游教育論壇
[2]酒店管理專業(yè)創(chuàng)業(yè)實踐模式的效果評價以華南理工大學DayDream休閑吧為例.
張補宏.趙羚莉.陳月芝.雨樂彩次格,2012全國第二屆國家級文科綜合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理論與實踐研討會
[3]“343準員工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以酒店管理專業(yè)為例.
余琳.楊香花,2011第四屆中俄旅游教育論壇
[4]工作任務引領下的高職項目課程開發(fā)與實踐以酒店管理專業(yè)為例.
匡家慶.汝勇健,2011第四屆中俄旅游教育論壇
[5]高職酒店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思考以陜西工商職業(yè)學院為例.
王中鋒,2013“創(chuàng)新管理與發(fā)展·電大講壇”
[6]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yè)課程體系的開發(fā)和重構.
王美玉.檀小舒,20102010年中國旅游協會旅游教育分會年會
[7]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yè)“3+4”教育模式.
張虹,20102010無錫職教教師論壇
[8]國際化視野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改革的探索.
王顯成,20092009’中國旅游高等教育國際化高峰論壇國際化:旅游高等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
[9]基于SWOT分析的獨立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yè)辦學特色思考以銀杏酒店管理學院為例.
黎玲,2009四川省高等教育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
[10]基于工學結合高職酒店管理專業(y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探討結合浙江商職院校企合作辦專業(yè)的實踐.來源:http://www.zglww.net/ckwx/043770.html
6. 關于旅游開發(fā)的參考文獻
1]廖娟.少數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戀與旅游開發(fā)研究--以云南大理為例[J].中國商貿.2013(33)
[2]程嵐,段淵古,殷曉彤,孟宇軒.工業(yè)廢棄地景觀改造中的場所精神構建探析--以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為例[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4(03)
[3]邵春艷.論江西礦業(yè)遺產旅游資源開發(fā)研究[J].旅游縱覽(行業(yè)版).2011(08)
[4]劉峘,江權,孫廣懿.度假型礦山公園的規(guī)劃設計探索--北京市房山區(qū)四馬臺礦山公園規(guī)劃實踐[J].規(guī)劃師.2014(05)
[5]董娜.開灤礦業(yè)文化旅游品牌構建[J].煤炭經濟研究.2012(12)
[6]黎啟國,鄭伯紅.論國家礦山公園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工業(yè)建筑.2014(04)
[7]鄭群明,夏贊才,羅文斌,劉媛媛.世界遺產申報對居民地方感的影響--以湖南崀山為例[J].旅游科學.2014(01)
[8]涂海麗,黃國華.對江西礦業(yè)遺產旅游開發(fā)的思考[J].老區(qū)建設.2014(04)
[9]鄧祖濤,毛焱,梁bin.居民參與歷史文化名鎮(zhèn)保護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來自湖北省新店鎮(zhèn)的調查數據[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13(11)
[10]許子伯.國家礦山公園建設項目的監(jiān)理工作要點[J].煤炭工程.2011(S2)
[11]李海娥.旅游地居民:不可忽視的目的地營銷力量[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01)
[12]曾啟鴻,袁書琪.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地方依戀差異研究--以鼓浪嶼為例[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6)
[13]許振曉,張捷,GeoffreyWall,曹靖,張宏磊.居民地方感對區(qū)域旅游發(fā)展支持度影響--以九寨溝旅游核心社區(qū)為例[J].地理學報.2009(06)
[14]李淼焱,張靜.遼寧阜新海州露天煤礦工業(yè)遺產旅游開發(fā)條件分析及對策研究[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08)
[15]盧松,楊興柱,唐文躍.城市居民對大型主題公園旅游影響的感知與態(tài)度--以蕪湖市方特歡樂世界為例[J].旅游學刊.2011(08)
[16]馬強,段淵古,王min.海州礦國家礦山公園主題廣場景觀設計淺析[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3(15)
[17]陳亞顰,徐麗嬌.西雙版納傣族社區(qū)居民地方感變化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1)
[18]邱慧,周強,趙寧曦,程菻.旅游者與當地居民的地方感差異分析--以黃山屯溪老街為例[J].人文地理.2012(06)
[19]唐玲萍.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的地方感培育[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2(11)
[20]保繼剛,楊昀.旅游商業(yè)化背景下本地居民地方依戀的變遷研究--基于陽朔西街的案例分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4)